广州正规婚外情调查公司-和老公没有感情还被出轨,为什么还是离不开?
#你又是如何看待婚姻中的背叛?#
在我接待的客人里,那些经历了伴侣不忠,又不确定是否要结束婚姻的人,多数都陷入了两难境地:
有些人会寻求伴侣的经济支持,有些人则因为与伴侣早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不愿割舍多年的情谊,还有些人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考虑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庭,另外一些人则担心会遭遇社会舆论和亲友的指指点点。
她们之所以犹豫是否分开,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她们当下需要伴侣提供的某些利益,不确定是否要为了这些利益承担后果,从而在情感中忍耐。
她们不清楚自己获得的回报、意义是否能够补偿在家庭关系中忍受的折磨、消耗。
但某些女性情况迥异,她们在一段情感中几乎无法获得任何回报,既没有经济支持,也感受不到情感慰藉,对方甚至发生婚外情,即便如此,她们仍不愿离开婚姻,这实在令人不解,她们当初缔结婚姻究竟是为了什么?
如同我近期目睹的一个咨询:与伴侣情感疏离,伴侣不忠,是否应当结束婚姻关系?
这位提问者表示,她丈夫对她缺乏感情,两人几乎没有身体接触,他不提供生活费,态度也不好,很少陪伴她,还经常使用冷暴力……在这样的婚姻中,丈夫出轨了,她应该考虑离婚吗?
面对这个议题,很多人跟我一样,最初想到的并非是否该分手,而是感到不解:
为什么这种情况下还要询问别人?
提出疑问,说明你缺乏明确立场和独立见解,你还在不确定这样的结合能否继续发展。
终究在通常情况下,若一段姻缘既无物质贡献、情感慰藉、朝夕相伴,更无起码的敬重可言,纵使伴侣并未背叛,始终守候,分开难道不合情理吗?
对方背叛了感情,而他作为另一半本应承担的责任却全然没有履行,这样的婚姻除了缺少正式的解除手续,实际上已经形同虚设。
那么,是什么困住了你?让你不敢走出这本来自然而然的一步?
我想,这可能是比解答“要不要离婚”更加重要的问题。
在你的问题中,我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id_44660038]
明明一段关系已经毫无价值,要离开却需要别人帮你做出决定。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类似情形其实屡见不鲜,我们见识过、听闻过许多人在一段“缺乏明确目标”的关联中深陷其中难以抽身。
为什么她们离不开?
这反映出一种现象出轨咨询,即个体完全受外界评价左右,却无法感知自身真实感受,他们显得犹豫不决,缺乏独立行动力,在人际互动中形同木偶般被动。
那个稻草人,外形酷似人类,伫立在田野之中,却毫无心灵,没有血肉之躯,无法回应“我是谁”“我渴望什么”“我厌恶什么”,它只能凭借他人为其固定的支架保持站立姿态,凡事都顺从他人的指令,极易受到他人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正维系着一段既没有积极回应也没有进步的伴侣关系,却始终拿不定主意,这恰恰是亲密互动里“稻草人”的典型表现。
那么,一个人为什么会成为
关系中的“稻草人”呢?
简单来说有以下两种原因。
01
无法为自己负责,活在
他人的评判框架中
我们见识过田野中的守卫,守卫之所以矗立,并非源于自身力量,而是他人将其固定住——它是借助外力提供的支撑才得以稳固。
一个人,其精神构造源自外部影响,而非自我形成,她便如同一个空壳,一旦失去外部依靠便会倾覆。
如同询问此事者,于这段情谊之中,你所需之物皆无所获,你唯一保有的,仅是“已婚”这一名分。为保住这已婚名分,你可以忍受情感缺失、经济拮据、人格轻视,乃至甘心承受伴侣不忠与情感冷漠。
“已婚”,不仅是一种法律界定,更是一个身份象征,表明你遵循了普遍的规范,是个“标准人”。你达到了家人的期望,实现了“人生目标”,满足了社会对女性“有伴侣”“适合结婚”的要求。
一旦你结束婚姻关系,不论缘由如何,你或许会遭遇他人的奇怪目光,称你为“婚姻失败者”“无人问津者”“连男性都无法守护住的人”……周围人的指指点点和闲言碎语,会像锋利的箭矢般射向你。
让你能够安稳立足于世间的,并非源自内心的力量感与自我认同,而是那些来自外部的称谓与看法。
这就是为何你不敢离婚、不敢做决定。
你担忧的不是分别那个人,而是担心离婚的标签会左右别人对你的看法,而别人的看法会直接判定你是个怎样的人、是否配得上被爱、是否有意义。
你从幼年时期到成年阶段,或许一直处于家人规划之中,遵从指示、表现顺从,构成了你生活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也为你提供了核心的自我认同和内心稳定。
解除婚姻关系,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选择,它要求你挣脱既定的人生轨迹,摆脱他人的规划,独自迎接不可预知的未来,
这对于你来讲是十分恐怖的。
作为“稻草人”形象的你,始终未曾掌握过塑造自身血肉的方法,也从未懂得如何奔赴心之所向的旅程,更缺乏直面个人命运的勇气。
因此,你无法主宰自己的人生广州私家调查公司哪家好,也不肯随便拿定主意。
目前的婚姻即便多么不尽如人意,对你而言依然十分习惯,你还有个人的应对方式,这才得以坚持到现在。
可是离婚会带来什么,是你不敢想象的。
能否料想境况将愈发艰难?是否终将孑然一身?是否可能寻觅到更为荒唐的另一半?你担忧前途莫测,同样恐惧他人讥讽:“瞧,果然应验了当初的预言”。
你总是渴望制定一个十全十美的选择,然而完美的决定根本不存在,这令你深感无力,甚至无法行动。
02
长期忽视自己的感受,
与真实自我的失联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你内心体验的变淡,这或许会让你完全无法准确分辨出自己真正的情绪。
我们做决策一般出于两个维度:“怕”的维度和“爱”的维度。
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包含着我们的偏爱,也包括对未来的憧憬,这些都能带来快乐的感觉,能够激发我们的行为出轨咨询,比如说,我们喜欢吃甜的东西,就会在午后选择去品尝点心。
比如说追求更佳的身体状态,我们会主动进行体能活动,为了心中的憧憬和激情,我们甘愿推迟一些满足感出轨咨询,暂时克制内心的渴望。
而“恐惧”的面向,就是摆脱那些我们反感、讨厌、希望躲藏的物件或情境,
要是怕跌倒,就会注意步伐;担忧得病,就会添件衣物照顾自己……
而你的另一半不提供经济支持,不给予情感慰藉,缺少家庭带来的关怀,缺乏伴侣应有的敬重,甚至实施情感冷漠,出现不忠行为等
这种体验往往令人不快,使人感到失落、被轻视、蒙受耻辱。
倘若对现有情境感到不悦,渴望获得自由、关爱、温暖以及相互间的信赖,那么一定会当机立断,尽早抽身离开这段情感羁绊。
但是你为何迟迟无法决断?当遭遇冷漠对待、被辜负,你难道没有感到悲伤、愤怒、痛苦吗?
倘若回应是拒绝的,那么你或许并非没有那些感受,而是早已对隐藏沮丧、落寞、不快习以为常了
这些感受太痛苦了,如果打开感受,你会痛苦不已。
因此你如同一个木偶般,是迟钝的、缺乏实质的,就算遭遇伴侣不忠这种极端的负面情况,或许也会显得漠不关心,思维自然就无法将其看作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让你还能糊里糊涂地拖延下去。
在这种不健康的互动中,你若缺少调整的决心,就会持续放松自己的原则,总想着“许多人都是这么将就的”“不论和谁在一起生活都差不多”。
时间久了,你的原则逐渐模糊,对方的要求也步步紧逼,你早已忘却了本心。你无法说清自己究竟渴求怎样的情感,也无法描绘心中理想的幸福图景,你丧失了感知这个最根本的参照系,让自己更加迷茫。
你之所以会变成这个样子,或许是因为在年幼时总是被人指派任务,所有决定都由他人替你做出,你的情绪常常被忽略,你的想法不被尊重。
或许你早已养成总是优先体察他人心意的习惯。你的婚姻只是为了顺应家中长辈的要求、满足旁人的议论,唯独你自身的感受被彻底忽略。
时间久了,你不再留意自己心情是愉悦还是低落,也不去理会内心的声音,总是向旁人打听“我该怎么行动”。
因此对你而言,是否应该结束婚姻,不再取决于评价对方多么不完美,也不在于实际利弊的考量,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再次听到内心的声音,重新建立起与自身情感的沟通。
具体来说广州正规婚外情调查公司,你可以尝试以下方式
重新与自己建立联系:
01
放下应不应该,从微小的事情上
练习重启自我感知
面对是否解除婚姻关系这一重大议题感到难以把握时,不妨暂时搁置,转而专注于细微之处,逐步重新培养内心的体验。
可以设置一个“情绪记录簿”,每日记下“当天目睹的事物、实施的行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情绪体验”。
务必将注意力从“认为”“认为”中移开,这样做,能够避开思维中的条条框框,使你借助最原始的感知体验,重新与内在自我建立联系。
这个练习只需要从最小、最无关紧要的事情入手:
比如不确定要吃米饭还是面条,或者不确定要穿裙子还是裤子,然后去体会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去判断自己是否选得对。
通过这种方式,你能在没有风险的情境下,再次练习选择和感知情绪,逐步获得“我有权主导自身”的初步体验。
02
识别并挑战“外部的声音”
内心深处或许存有许多抉择,这些抉择究竟源自自身,还是受到他人影响?
譬如在考虑解除婚姻关系时,你可能会担忧旁人的议论,不妨找张纸记录下来,哪些人是可能对你决定表示质疑的,是家中的长辈,还是某个亲近的友人?抑或是那个抽象的“外界舆论”?再思考一下,你人生道路上的得失,是否需要由这些“不相干的人”来共同承担?
实践这个活动之后你会逐渐领悟,束缚我们的,往往是长辈的言辞,抑或某些不熟之人的话语,我们的人生终究由自己主宰,这些人不可能替我们承担后果。
在家庭生活里,你遭遇的冷淡对待,你承受的诸多不易,始终都是你一个人默默消化。
03
拉长视角,启用“未来叙事”
倘若你此刻难以抉择,不妨设想自己已是七八十岁高龄,行将步入生命终点,若此刻回望,你期望当初作出了何种抉择?
这种办法能够助你拨开眼前的混沌,摆脱眼前的杂乱,明白对你而言何为根本。
其实,你不需要一个完美的决定,你只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决定。
这个过程或许会耗费很长时间,但每一步的尝试,哪怕再微不足道,都是在争取个人命运的掌控权。
当一个人能够清晰地分辨出自己渴望的事物与排斥的东西时,选择何种方案以及如何执行,相应的结论便会逐渐明朗。